第212节 (第3/3页)

出关,心情不爽的时候,你也不能出关。

理由很简单,就一个字:

怕。

土木堡之变,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大明。

以此为界限,在土木堡之前,大明是豪放的,主动的,热烈如火的,武勋还是有地位的,可在土木堡之后,明朝开始充满了一股子“畏惧”心理,不再那么热烈,反而展现出的是一个瑟瑟发抖的谨慎的大明。

自那之后,大明武勋失去了一点可怜的地位,彻底沦为配角。

大明走向了被动。

既然都被动了,自然也谈不上进攻,只能防守。

而防守最好的手段,自然是修筑长城,明长城真正大规模修筑,就是在中后期,而中后期贪污问题又十分严重,很多时候拿不出来修长城的钱,导致出现了很多“豆腐渣”工程。

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作为超级工程,谁不想拿点回扣?

按照工程造价来算,一米长城一两银子,在中后期,哪个皇帝不修个几千里、几百里长城的?

后世很多所谓的专家咒骂长城,指责长城,是所谓的割裂界限,根本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,还耗费了无数财力、人力,毫无价值。

说这些话的专家,基本上就是“叫兽”级的了。

稍微熟悉历史的就知道的,无论是哪个朝代,从来都没有将长城作为抵抗游牧大军、不可逾越的天堑。

长城真正的作用与价值,从来都不是永绝游牧铁骑,而是对付游牧民族数百人、数千人,小股流窜游骑的骚扰、入侵,掠夺。

修筑长城的伟大,就在于有了长城,关内的百姓就不用整天担心游牧民族肆无忌惮地来,说抢就抢,可以安心生产,安心睡觉。

为关内百姓铸造一道坚固的门,不让贼寇随意入关,这就是长城建造的初衷,也是长城最伟大的地方。

然而,再好的门,也经不起几万人一起踹。

长城在很多时候,是顶不住大军不计代价的进攻的,之所以很多时候敌人打不开长城城关,是因为这边大军刚来,那边烽火一点,鞑靼、瓦剌好不容易干掉了一批人,大明的后续援兵到了……

迟滞敌人,换取时间,赢得集结与支援,这是长城拱卫边疆的法宝。

可现在,朱允炆没有这些法宝,或者说,这些法宝还没炼成,拿着不太完整的长城,根本就挡不住朵颜三卫的入侵。

最新小说: 黑化值爆表[快穿] 燕何依 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(重生) 在男团磕队友cp,我社死了 京西往事/今夜渡港 怎么就成万人迷了[快穿] 大佬他怀了野狗崽[重生] 惹火红玫瑰 一胎双喜:顾总不按套路追妻 导演她怼遍娱乐圈 霸总老攻是东北银 老男人穿书后在恋综爆火 又疯又爱演[无限] 草原牧医[六零] 在霸总梦境里逃生 圣蛊 明月渡我 有娃后开始恋爱gl(纯百) 鬼契(灵异 1v1) 我说了我会时光倒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