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次改革中,大唐朝廷禁止一切土地买卖,无论是官、民、商,任何人都不能例外。
随后唐玄宗便命宇文融开展检田括户之策,简单来说,就是不管是哪一级的官吏,只要持有的土地超过了唐太宗时期,按照官职大小授予的职分田数目,朝廷就要把多余出来的土地无偿没收。这便是检田。
然后朝廷再赦免全国逃荒的流民,不管原籍是哪里,只要本人愿意留在滞留的地方,只要当地有朝廷收缴上来的土地,那么这些流民立刻就能获得当地的户籍,然后朝廷把当地收缴上来的土地分给这些流民进行耕种,并且可以免除六年的赋税。这便是括户。
按照刘衍的评价,当年唐玄宗的这套检田括户新政,便是割官僚阶级的血肉,来喂饱没有饭吃的农民,极大的缓解了当年唐朝的阶级矛盾。
同时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,主持检田括户的宇文融不但没有事后被清算,反而得到了善终。检田括户的政策也没有半途而废,推行的也非常的顺利。
这是因为宇文融在推行检田括户改革的时候,专门将皇族、世家大族排除在外,这两股当时最为庞大的势力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,反而还能跟着宇文融捞到一些好处。
宇文融找来具体到各地执行政策的官吏,全都是关陇贵族子弟,而检田括户针对的,也只是通过科举上位的普通官吏,自然推行起来就阻力很小了。
由此,大唐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,清理了八十多万户依附于官僚的隐户,并为这些百姓重新分配了土地,不但消弭了国家的巨大隐患,还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,一举奠定了开元盛世的经济基础。
刘衍在从崇祯帝那边返回内阁官署后,便开始思考起来,唐朝时候的检田括户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土地改革政策,虽然并不是最彻底的,但却是阻力最小、效果最好的。
所以如今刘衍想要推行《皇明田亩制度》,就必须要借鉴大唐检田括户的成功经验。
其中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对清理土地的对象区别对待。
“官僚士绅、豪强大户、商贾、皇族……”
刘衍将这几类写在了纸上,然后用笔在皇族二字上画了一个圈:“对待皇族占有的土地,决不能采用收缴的办法,而是要采用市价收购的办法,并且按照爵位高低,设置收购的比例,爵位越高,收购的比例越小,如此,阻力应该会小很多。”
“官僚士绅嘛,则可以仿效唐朝的制度,按照官职大小设置职分田,这些职分田都是朝廷认可的私有土地,各级官吏可以继续持有。职分田之外的土地,朝廷以市价的三成收购。”
其实刘衍也想从那些官僚士绅手中无偿收缴土地,只是朝廷新政之下,已经有多条政策重点打击官僚的势力了,大明朝廷的运转毕竟还要这些人去效力,刘衍也不能赶尽杀绝,如此便是一个折中的办法。
“至于豪强大户,则可以这样:按照该户男丁人口的数额分配耕地,每人分配的耕地数目可以大一些,多余出来的土地朝廷便要全部无偿收缴!”
刘衍打定主意:“豪强大户也是民,不过是成了势力的民,只要是民,就要一体看待,不能因为其有势力,就另眼相待。”
“最后便是商贾了,这个好办,大明商贾禁止囤积耕地,所有商贾手中的耕地,都要上交朝廷。”
随后刘衍又意识到有些不妥,眼下大明商贾都有浓浓的土地情节,甚至不少商贾在赚了银子之后,都会将盈利拿出来买地。
如果朝廷直接对商贾挥刀无偿收缴土地,势必会对大明的商贾阶级造成沉重的打击,这对于刚刚有所抬头的商业和工坊业是非常不利的。
于是刘衍便定下以市场价四成的价格,对商贾手中的土地进行强行收购的政策。
随后刘衍将这些条款总结了起来,全部融入《皇明田亩制度》中。
次日,刘衍便将农事部尚书张耒、民政部尚书赵民、财政部尚书岳明、商事部尚书宋公明、吏部尚书王文镇找来。
这一次,刘衍将改良过的《皇明田亩制度》发给众人,说道:“从即日起,各部就要忙碌起来了。”
“农事部立即开始核查全国耕地情况,对全国各地的百姓、官吏、商贾、士绅豪强、皇族手中的土地数目、分配情况进行摸底。”
“民政部则对全国各地的户籍进行排查,本公要清理全国各地依附于官吏、商贾、士绅豪强、皇族的隐户人口!”
“这次推行《皇明田亩制度》以农事部为主责,其余各部全力配合。”
张耒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非常重,但是心中却是斗志盎然,刘衍已经将路铺好了,剩下的路,自己就算是爬,也要爬到终点。
刘衍看着抱拳领命的张耒,满意的点了点头,随后便对吏部尚书王文镇说道:“农事部和民政部会将清查的情况通报给吏部,你这个吏部尚书可要全力支持,不但要尽快按照《皇明田亩制度》拟定各级官吏职分田的数额来,还要对涉及到需要向朝廷以三成市价出售土地的官吏下通告